东方网记者柏可林7月25日报道:7月25日上午,在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爱心暑托班,一堂以《守护生态家园,共享绿色上海》为主题的生态环保课正火热进行。通过互动游戏、短视频和立体书制作,近40名小学生沉浸式学习了上海行道树百年发展史、悬铃木的生态价值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在心中种下绿色种子。
在行道树里寻找城市记忆,学会与城市“原住民”友善相处
暑托班课堂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上海市绿化市容行业的青年讲师们正带领孩子们探索城市的绿色密码。
“原来我们每天走过的行道树都是‘城市英雄’!”在讲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观察香樟、悬铃木等树种,了解了上海行道树从外滩首批种植到如今178万株规模的百年变迁。课件中展示的1908年南京路行道树老照片与现代航拍影像形成鲜明对比,生动诠释了“林荫道—林荫片区”生态网络的构建历程。当得知上海已建成317条林荫道,其中176条由悬铃木构成时,孩子们自发为“行道树之王”鼓掌喝彩。
展开剩余75%悬铃木毛毛如何产生,从何而来?通过显微镜观察叶片结构、观看冬季修剪作业实录,孩子们发现飞絮治理背后的科学智慧。讲师现场演示的“吹冲扫作业”视频引发惊叹,当看到组合拳清理后枝叶对比的画面时,孩子们纷纷点赞。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专业环保知识变得鲜活可感。
“遇到刺猬要像对待邻居一样保持距离!”在“动物连连看”游戏中,孩子们通过辨识貉、赤腹松鼠等上海本土野生动物影像,掌握了“不害怕”“不接触”“不投喂”“不伤害”的“四不原则”口诀。结合《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普法动画,讲师巧妙地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漫画图解,这种场景化教学让环保理念润物无声。
十二年深耕结硕果,生态教育遍地花开
自2014年起,团市委联合市绿化市容局共同开启的“生态环保公益课程项目”已连续12年走进爱心暑(寒)托班,累计开展4000余场课程,服务超15万名青少年,辐射带动广大青少年更好掌握生态环保知识,践行绿色环保理念。今年夏天,市绿化市容局打造的两大核心课程再度升级。
升级版课程《守护生态家园,共享绿色上海》首次系统融入城市绿化和行道树知识体系,全景解析行道树遮荫降温、净化空气等功能,揭秘百年行道树档案,解码悬铃木治理新方案,引导孩子们深入了解上海绿色生态空间的更迭变化,更加友善对待身边可能出现的野生动物,学习如何更好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其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守护生态家园,共享绿色上海的生态文明理念。
《分类“新时尚”,志愿我先行》课程新增垃圾箱房智能化改造、“沪尚回收”系统、科普线路等垃圾分类上海实践,并通过游戏互动、趣味问答、治愈短片等形式,让孩子不仅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更成为绿色低碳新时尚的小小“志愿者”。
今年,由市绿化市容局开发的两门环保公益课程预计送入全市2025爱心暑托班,整个暑期将为暑托班的孩子们带去163堂生动有趣的公益环保课程,向孩子们传播“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创新实践,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7月7日宣讲活动启动以来(截至7月24日),由80余名上海绿化市容行业青年以及大学生组成的青年志愿讲师团已完成了150场宣讲,累计服务时长200余小时,直接服务小学生5000余人。
45分钟的生态环保课程落下帷幕,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理想生态城市”拼图粘贴在立体书上。这片由蓝绿交织的林荫道、憨态可掬的野生动物、循环再生的资源标识组成的画卷,正是这座城市未来最美的模样。
发布于:上海市股票配资首选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