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又出大动作,2025年7月,议会高票通过裁定中国稀土管制违法,直接甩出“30天内开放”的最后通牒,世界政经圈一片哗然,这事怎么就闹成这样了?
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去年美国第三轮关税制裁,欧盟被特朗普直接“点名”,汽车关税加码30%,还要求欧盟不得还手,欧洲这边表面抗议,实际却是各种妥协,转头却把气撒在中国这头,能不让人怀疑:欧盟这是不敢跟美国硬刚,拿中国出气?
这回的稀土风波,背景可不简单,稀土是新能源、芯片、军工这些产业的命脉,中国全球占比超7成,欧美日本这些年一直想“去中国化”,但没这资源就是没法玩,前些年还成立了“稀土联盟”想自救,结果澳大利亚、加拿大那点家底根本不够分,2024年欧盟还专门把稀土列入“关键原材料法案”,明着抢资源,暗里搞谈判,招招都冲着中国来。
这回欧盟高票表决,直接给中国定性——说你“违反WTO规则”,理由是限制出口、影响全球供应链安全,30天内不松口,就要搞贸易报复,这气势比美国还横,到底是想干嘛?
其实欧盟这一手,特别明显,第一,给美国看,自己不是“软柿子”,有胆量单挑中国;第二,给内部产业链交差,新能源、汽车、芯片厂商天天喊原料涨价、供应不稳,欧盟必须拿出一个“强势监管者”的姿态;第三,趁美中贸易还没彻底摊牌,欧盟想抢一波谈判筹码,和美国作对要付保护费,跟中国掰手腕,指望能敲点让步。
这种“双线作战”真有胜算吗?特朗普那边刚刚放大招,欧盟这边还没喘口气,稀土这头又要和中国死磕,一边要防美国收保护费,一边还要维稳本地产业链,欧盟真能两头讨好?
已经有苗头了,中国商务部第一时间强硬表态:稀土出口政策“完全合规”,不是谁想拿就能拿的,背后意思很明白,这不是简单的市场买卖,是国家安全问题,谁敢逼得太紧,就别指望中国手软。
更现实的是,欧盟这些年“去中国化”进展有限,2024年欧洲稀土自给率不到10%,大部分还是靠中国供货,新能源车、风电、芯片、军工这些产业链,离了中国根本转不动,欧盟真敢掀桌子吗?
还有更麻烦的,欧盟刚刚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税,结果中国立刻反击,白兰地加征反倾销税,法国酒庄都炸了锅,欧洲汽车巨头也开始喊疼,现在再加一条稀土战线,欧盟产业还能扛得住?
看数据就知道,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8000万辆,中美合计占了55%,欧盟本来就是“夹缝里求生”,现在和美中两头开战,万一中国也来个25%反制,欧盟汽车出口还能剩下几成?
更关键的是,欧盟这波最后通牒,其实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万一30天后中国没松口,欧盟真敢搞贸易报复?到时候美国30%关税,中国对等反击,欧洲市场再丢一块,欧盟还能撑几轮?
别忘了,乌克兰战事还在烧钱,内部能源危机、通胀高企,欧盟财政压力山大,现在还要为美中博弈“砸钱”,真的是有底气吗?
再回头看中国的,这不是“拍脑袋”来的,2013年中国就开始谋划稀土战略,2023年出台《稀土管理条例》,国家队入场垄断资源,出口批文、技术转让全是红线,欧盟真要硬碰硬,中国稀土卡脖子的底气十足。
其实中国这些年一直没想撕破脸,电动车领域多次提议“价格对等”,还主动抬价让欧盟产业喘口气,这回欧盟一意孤行,真要逼到墙角,中国会不会直接上“铁拳”?
对比历史上美欧日“广场协议”那种合围中国,其实都没能成气候,产业链、资源掌控权才是硬道理,欧盟这回的暗戳戳拆台,真能换来美国的好脸色?
现在全世界都在看,30天倒计时开始,中欧博弈会不会升级,欧盟是要“破釜沉舟”,还是“见好就收”?
股票配资首选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