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五岁我就给他送走了。”
要不是那档访谈节目,谁能把眼前这位穿着浅紫色旗袍、气质温婉的女士,和那个亲手把五岁儿子送去千里之外训练的“狠心”母亲联系起来?她就是任伟,王楚钦的妈妈。镜头扫过她的时候,弹幕都在刷“这气质也太好了”,可没人知道,这份云淡风轻背后,藏着多少当年的咬牙和决绝。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吉林大学,任伟这个名字,在校园里就是个传奇。外语系连续四年的国家奖学金得主,成绩稳坐头把交椅,口语纯正得让外教都以为她是华侨。那时候的她,是图书馆窗边安安静静的学霸,也是校艺术团舞台上最亮眼的台柱子,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毕业后的人生剧本,她也没按常理出牌。放弃了北京重点中学的稳定教职,一头扎进商海,跟着丈夫王云忠,拿着三万块启动资金就敢在长春创立“云达快递”。那会儿快递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她愣是靠着自己设计的“同城三小时达”服务,把一个二十平米的小仓库,做成了三年后年营业额破千万的公司。
这种果敢,也被她用在了儿子王楚钦身上。发现儿子在乒乓球上的天赋后,她几乎没怎么犹豫,就把年仅五岁的他送去了河北正定。火车站送别那天,她全程没掉一滴泪,直到看着绿皮火车消失在视线尽头,才一个人瘫坐在长椅上,肩膀止不住地抖。这一幕,恰好被基地教练拍了下来,成了王楚钦成长相册里,一张他很久以后才看懂的照片。
儿子不在身边的十年,任伟的母爱,全写进了那八十多封家书里。别人家的妈妈可能只关心吃穿冷暖,她的信里,却藏着“教子心经”。小到“拉弧圈球时手腕要像弹簧”,大到“真正的强大是超越昨天的自己”,这些信,成了王楚钦在异乡训练时,唯一的精神支柱。
2019年,王楚钦因为奥地利公开赛上的“摔拍事件”,职业生涯跌入谷底,外界的质疑声铺天盖地。所有人都觉得这孩子完了,任伟却在信里轻描淡写地问他:“还记得小时候学骑车吗?每次摔倒你都说‘再试一次’。”就这么一句话,让身处禁赛期的王楚钦,在无数个自我怀疑的夜晚,找到了重新站起来的力气。
或许是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一脉相承,随着儿子商业价值的攀升,任伟在2024年,又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惊讶的事——创立“钦阳文化”,自己下场操盘儿子的商务运营。她不是玩票,一出手就拿下了某国际珠宝品牌的年度代言,广告片里一家三口的温馨互动,直接创下了该品牌历史最高的播放量。
在公司会议上,她提出的“赛场-生活-退役”全周期运营理念,让一众专业经纪人都自愧不如。她要做的,不只是一个冠军的经纪人,而是在亲手规划一个青年榜样的未来。也正是这份前瞻性,让王楚钦在2025年的福布斯名人榜上,商业价值直接突破了2.3亿元。
如今的任伟,已经五十三岁了,但岁月好像格外偏爱她。她还是会雷打不动地去看儿子的每一场比赛,悄悄坐在观众席第三排左数第五个座位,那个位置,似乎成了母子间心照不宣的约定。2025年德班世乒赛,她因为急性肠胃炎住院,愣是瞒着所有人,直到王楚钦夺冠后,才在病房里,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完了比赛回放。
巴黎奥运会男单首轮爆冷出局,王楚钦几乎崩溃,深夜里收到了母亲的一条信息,讲的是短道速滑名将李佳军在长野冬奥会失利,四年后却在盐湖城夺金的故事。信息的结尾写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正是这条信息,把王楚钦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才有了后来男团决赛上的力挽狂澜。
从吉大校园里的那棵银杏树,到世界赛场的聚光灯,任伟这一路走来,似乎总能把人生的每一步都踩在点上。她自己活成了一道光,也顺便照亮了儿子的路。或许,她给王楚钦最宝贵的财富,从来都不是天赋或者金钱,而是一种融进骨子里的,叫做“优秀”的习惯。
股票配资首选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